粒徑小于5毫米的塑料顆粒被稱為是微塑料?!拔⑺芰鲜遣皇窃诤Q蟓h境中普遍存在?關于這個問題,答案是肯定的?!痹谏鷳B環境部11月30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國家海洋環境監測中心副主任王菊英說,就目前報道和研究來看,不管是在表層海水,還是海底沉積物中,近岸、大洋和極地中都發現有微塑料的存在。
奧地利的一項研究確認,人體內發現了多達9種不同種類的微塑料。王菊英說,除了人體外,在其他生物體內也檢測出了微塑料,這包括大型哺乳動物、魚類、浮游動物?!皬哪壳皣鴥韧獾膱蟮纴砜?,貝類體內普遍檢出微塑料顆粒。”
微塑料已是國際社會高度關注的環境問題2016年,聯合國環境大會就把微塑料與全球氣候變化、海洋酸化等并列為全球性重大環境問題。
不過,王菊英也表示,微塑料是一個新型環境問題,目前研究還存在進一步拓展的空間,包括監測方法的標準化?!翱梢钥吹剑行┭芯恐袡z出的微塑料濃度很高,主要是采樣用的過濾網、過濾膜的孔徑非常小,把粒徑非常小的塑料顆粒計算在內;如果采用稍微大一點的孔徑的話,可能檢測出的數量要差好幾個量級。目前,微塑料研究的分析方法還不統一,不同研究間的可比性并不是很強。因此,現在學術界也在努力推出微塑料的標準化分析方法?!?br />
我國從2016年開始對海洋微塑料進行監測,也啟動了重點研發專項,專門針對海洋微塑料的來源、分布和防治技術等開展研究。
微塑料對生態系統和人體健康的影響如何?王菊英說,目前還在研究中。“但是我個人認為,其潛在影響不容小視。微塑料的粒徑小于5毫米,還可以繼續分解成更小的顆粒,對人體健康的影響需要引起大家關注?!?br />
據聯合國糧農組織報道,目前尚沒有直接證據表明,通過食用含有微塑料的海產品會對人類健康產生影響。但聯合國環境署2016年發布的報告指出:微塑料表面可以吸附許多細菌和真菌,可以作為病原體的載體進入人體,進而影響人們的健康。
據統計,海洋中80%的污染物來自陸上,微塑料污染也是如此。當塑料包裝盒等塑料塑料進入海洋后再去打撈,被認為幾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從源頭上減少塑料包裝盒等塑料的生產和使用,防止陸地上塑料包裝盒等塑料塑料垃圾進入海洋才是微塑料問題的根本解決之道。
王菊英說,我國近期發布實施的《農業農村污染治理攻堅戰行動》,明確提出了地膜回收要求,就是希望從源頭上防止陸源塑料垃圾入海。接下來,我國還將從六個方面開展海洋微塑料污染防治工作:
一是研究包括微塑料在內的海洋垃圾防治方案等系列措施,布局海洋垃圾防治工作。
二是加強海洋垃圾監測,掌握海洋垃圾和微塑料分布規律。
三是加強相關領域的科學研究,更科學地評估海洋垃圾的環境影響,特別是微塑料對海洋生態、人體健康的影響。
四是加大對社會各方參與垃圾分類的支持力度,加強塑料垃圾的回收和資源化利用。
五是加大公眾宣傳教育,提升公眾意識,轉變消費習慣,減少一次性塑料制品的使用。
六是參與應對海洋垃圾和塑料污染的國際進程,積極推進全球海洋垃圾治理。
微塑料只是我國海洋環境的問題之一。據生態環境部提供的資料,我國海洋生態環境整體形勢依然嚴峻,仍處于污染排放和環境風險的高峰期、生態退化和災害頻發的疊加期,渤海灣、遼東灣、黃河口、長江口等重點海域水質堪憂,2017重點監測的面積大于100平方公里的44個海灣中,20個海灣四季均出現劣于第四類海水水質,受監控的生態系統健康狀況未見根本好轉,赤潮、綠潮(滸苔)等生態災害多發頻發,結構性的環境風險壓力仍然較大。
生態環境部海洋生態環境司司長柯昶說,當前部分沿海地區黑水入海、垃圾圍海、垃圾漫灘等問題突出,嚴重影響居民生活質量和公眾“親海”需求;陸源污染涉及入海河流、排污口等諸多方面,污染源數量眾多、構成復雜、位置分散,源頭難以追蹤,需要協同治理工業污染、農業污染等,防控難度較大。
隨著機構改革的實施,原國家海洋局海洋環境保護職責整合到生態環境部,實現了“打通陸地和海洋”。柯昶說,生態環境部將從制定游戲規則上發力,健全完善國內海洋生態環境保護法律法規體系和標準規范體系;在抓好質量改善上發力,以生態環境質量改善作為衡量海洋生態環境工作的基本目標,加快推進海域綜合治理,加快健全和提升監測評價基礎能力;在強化督政問責上發力,壓緊壓實地方政府主體責任;在強化執法上發力,加快推進隨機抽查、排污許可等創新監管手段,推動企業落實“管生產也要管環?!钡闹黧w責任。
綜合治理海洋環境的攻堅戰即將從渤海打響,柯昶說,希望通過三年綜合治理,大幅降低陸源污染物入海量,完成非法和設置不合理的排污口的清理整治工作,實施最嚴格的圍填海管控,持續改善海岸生態功能……到2020年,渤海近岸海域水質優良比例達到73%左右。